2025年7月17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了一批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典型案例,共6个,涉及搭知名品牌便车、重复侵权、生产销售假冒商标产品、侵害发明专利等恶意侵害知识产权行为。具体案例如下:泰某公司与振某公司等商标侵权纠纷案:振某公司在玻璃胶类商品上使用“枫叶”注册商标,超出核定商品范围,侵害了泰某公司的注册商标专用权。其搭便车行为明知故犯,侵权持续时间长、范围广、获利巨大,侵权情节极为严重。法院顶格适用5倍惩罚性赔偿,以侵权获利为基数,计算得出赔偿数额为5000余万元,全额支持了泰某公司3000万元的赔偿诉请。金某公司与何某某等商标侵权纠纷案:何某某、邱某某等四人因制造、销售假冒金某公司注册商标的印刷电路板,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李某已向金某公司支付10万元赔偿款。但金某公司仍请求对四人适用惩罚性赔偿。法院认为四人侵权故意明显、情节严重,应按销售液晶显示模块的侵权获利95.13万元作为惩罚性赔偿基数。考虑到四人已被处以罚金且执行完毕,故适用2倍惩罚性赔偿,赔偿金额为285.39万元。扣除李某已支付的10万元后,判决四人连带赔偿金某公司经济损失261.62万元、合理维权支出5万元。荣某株式会社与迪某公司侵害发明专利权纠纷案:迪某公司作为荣某株式会社的前经销商,在其产品侵害本案专利后,再次注册并实施未实质性修改技术方案的新产品,侵权持续时间长,销售范围广。法院根据被诉侵权产品附赠品总销售额乘以营业利润率再乘以专利贡献度,计算得出侵权获利作为惩罚性赔偿基数,适用2倍惩罚性赔偿,判决迪某公司赔偿荣某株式会社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239万余元,最高人民法院二审维持原判。瑞某公司与热某公司侵害商标权纠纷案:热某公司注册“幸某咖啡”商标,其加盟店多处突出使用类似瑞某公司的标识,构成商标侵权。热某公司明知瑞某公司商标具有较高知名度,仍全方位模仿,侵权故意明显,且加盟店众多,侵权范围广、获利巨大。法院依法责令热某公司提交品牌使用费相关证据,其未提交,构成举证妨碍。根据瑞某公司举证,热某公司收取品牌加盟费的侵权获利至少为172万元,适用2倍惩罚性赔偿,确定商标侵权赔偿数额为516万元,全额支持了瑞某公司500万元的诉请。卡某公司与张某某侵害商标权纠纷案:法院依法调取交易明细准确查明侵权人张某某的侵权获利,适用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对其重复侵权行为予以严厉打击,判决张某某赔偿卡某公司经济损失66万余元及合理维权费用5.5万元。超某公司与安某公司侵害外观设计专利权纠纷案:安某公司及其关联企业曾因侵害超某公司“投光灯”外观设计专利权与超某公司达成和解,但之后安某公司继续制造、销售外观相同的产品。二审法院责令安某公司限期提交侵权产品销售等资料,其未提交,构成举证妨碍。法院参考超某公司的主张和证据确定安某公司侵权获利为7.92万元,以该获利为基数,适用2倍惩罚性赔偿,判决安某公司赔偿超某公司经济损失23.76万元及合理开支5万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