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3日,药捷安康在港股上市,这是一家处于注册临床阶段的生物制药公司,专注于发现及开发肿瘤、炎症及心脏代谢疾病小分子创新疗法。其股价在近期出现了大幅波动,具体情况如下:股价大幅上涨:9月8日,药捷安康被纳入港股通,同时被纳入恒生综合指数、恒生综合中小型股指数等9只恒生系列指数,短期内形成集中买盘。Wind数据显示,自9月8日被调入港股通标的以来,南向资金持续加码,截至9月15日净买入306.25万股。公司股价在9月12日上涨77.09%,9月15日更是大涨115.58%。股价突然闪崩:9月16日,药捷安康早盘一度大涨63%,但下午便断崖下跌,截至收盘下跌53.73%,股价从679.5港元/股掉落至192港元/股。9月17日,药捷安康股价有所回升,截至收盘上涨8.96%,但距离最高点仍然有近70%的回调。药捷安康股价的大幅波动,导致相关ETF被动买入后“踩雷”。9月15日,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实施季度定期调整,药捷安康被纳入成份股。以同类产品中最大的港股通创新药ETF为例,9月15日,该ETF买入药捷安康300万股,按前一个交易日收盘价计算对应金额约5.78亿港元,占基金净值比约2.62%。全市场共有5只ETF跟踪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合计规模约359.63亿元,以2.62%占比来计算,ETF被动买入金额约9.4亿元。药捷安康股价出现过山车行情以及ETF被动“踩雷”,主要有以下原因:流通股数量较少:药捷安康此次港股IPO公开发行1528.1万股,除去基石投资者认购的约979万股,实际流通股仅约549万股。流通盘规模小,导致其在二级市场上的可交易股份相对稀缺,股价对资金面的敏感度较高,一旦出现资金集中买入或卖出,就可能迅速推高或压低股价。指数编制规则问题: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编制方案要求样本股需具备互联互通标的资格等条件,且要剔除最近一年日均成交金额低于1000万港元的股票。药捷安康上市不足3个月,并不完全满足“近一年日均成交金额”的要求,但仍被纳入指数,这引发了市场对指数编制规则审慎性的质疑。ETF被动调仓影响:由于药捷安康被纳入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跟踪该指数的ETF需要被动买入其股票。被动资金的集中涌入,在短期内进一步推高了股价,但这种上涨可能并非基于公司的基本面,一旦市场情绪发生变化,股价就容易出现大幅波动,导致ETF被动“踩雷”。公司基本面因素:药捷安康至今尚未有产品实现商业化或获批上市,2022年至2024年以及2025年上半年均处于亏损状态。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发展前景存在不确定性,这也使得其股价缺乏坚实的基本面支撑,容易受到市场炒作和资金流动的影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