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煤期货夜盘跌逾1%:多维因素共振下的价格承压解析# 一、行情数据与即时表现截至2025年10月5日夜盘开盘,焦煤期货主力合约延续近期弱势格局,跌幅快速扩大至1%以上。回溯节前交易数据,9月30日焦煤主力合约收盘价已跌至1126元/吨,较9月26日收盘价累计下跌70.5元,周度跌幅达5.89%,持仓量录得554567手,成交量放大至155.93万手,显示市场看空情绪持续升温。从关键价位看,当前价格已跌破1190-1200元的关键支撑区间,技术面呈现空头排列态势,为夜盘下跌奠定基础。# 二、下跌核心驱动因素1. 需求端系统性收缩 - 钢铁行业减产效应持续发酵:头部钢企已明确释放减产信号,行业减产规模预期达5000万吨级别。尽管当前铁水产量仍维持240万吨/日以上高位,但终端需求复苏乏力导致钢厂原料承接意愿转弱,采购策略转向按需采购,对焦煤刚需形成直接压制。 - 下游补库周期结束:国庆节前补库需求完成后,节后库存结构存在边际恶化风险。调研显示仅9%的下游企业表现出较强备库意愿,83%的企业对节后钢价持看空态度,进一步削弱焦煤采购动力。 - 外贸传导压力:2025年钢材直接出口预计减少1500万吨,间接出口骤降2000万吨,国内库存积压迫使钢厂限产,向上游传导形成需求收缩的“负向循环”。2. 供需格局宽松压制 供应端呈现“双增”态势:国内523家样本矿山产能利用率达86.5%,精煤日均产量提升至77.4万吨;进口端蒙煤通关量低位回升,虽海运煤进口利润倒挂,但整体进口规模保持稳定,市场供给持续增加。供需失衡导致焦煤现货市场竞拍遇冷,各煤种成交价格小幅下调,期货盘面因套保压力形成深贴水结构,多头挺价意愿不足。3. 政策与宏观预期影响 钢铁行业“反内卷”政策持续深化,五部门通过产能减量置换、超低排放改造倒逼行业出清,中小钢企退出市场的同时,头部企业转向高附加值产品生产,对传统焦煤需求强度进一步降低。此外,美元贬值等宏观利好被需求疲软完全对冲,市场更关注实际供需变化而非货币层面影响。# 三、市场博弈与潜在变量当前市场存在三股关键博弈力量:一是贸易商囤货行为,港口焦煤库存中贸易商占比已从30%提升至45%,试图通过库存调节影响价格;二是政策调控预期,10月底四中全会及十五五规划纲要可能释放相关政策信号,部分机构已在远月合约提前布局政策利好;三是供应端政策约束,主产区产能利用率徘徊在75%以下,查超产政策可能对产量形成阶段性压制。潜在风险点需重点关注:若钢厂减产不及预期或煤矿安全事故引发大面积停产,可能短期扭转价格走势;而北方供暖季来临可能带来阶段性需求增量,但难以改变中长期需求下行趋势。# 四、后市展望与操作建议1. 价格走势预判 - 短期(10-11月):预计延续震荡下探态势,反弹阻力位在1150-1180元区间,下方或向1000元/吨逼近; - 中长期(12月后):政策托底效应可能显现,900元附近存在强支撑,价格或进入900-1100元宽幅震荡区间,但反弹高度受限于钢材终端需求疲软。2. 交易策略参考 - 单边交易:短期以逢反弹做空为主,可在1150-1180元布局空单,止损设1200元(破位阻力位),目标看1000元;价格跌至950-1000元区间可轻仓试多,止损900元; - 风险控制:单方向仓位不超20%,重点跟踪钢厂减产执行力度及蒙古、澳大利亚进口数据,出现超预期变化需及时调整策略。# 五、关键监测指标后续需密切关注四大信号:一是全国247家钢厂炼焦煤库存及可用天数变化(当前为788.06万吨、12.73天);二是523家煤矿精煤库存数据(当前191.5万吨,环比减少19.4万吨);三是10月底政策会议释放的产业导向;四是北方供暖季来临后的需求增量情况。这些因素将共同决定焦煤期货能否突破当前弱势格局,形成趋势性反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