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有大行及股份制银行大额存单利率普遍进入“1”字头的当下,多家民营银行的大额存单利率仍维持“2”字头,这一现象背后有多重原因,且产品呈现出独特的市场特征,未来利率走势也存在不确定性。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利率“逆势”维持“2”字头的核心原因民营银行能在利率下行周期中保持相对高利率,本质是其竞争劣势与经营策略共同作用的结果。弥补渠道与品牌短板:民营银行大多缺乏物理网点,品牌影响力远不及传统银行,难以通过线下服务和公信力吸引储户,因此只能以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利率作为核心揽储手段,这是其差异化竞争的必然选择。资产负债配置需求:部分民营银行出于调整负债结构的目的,通过高利率大额存单吸引长期、稳定的资金,以匹配其资产端的业务布局。例如,针对净值较高的客户设置20万元起存门槛,既能筛选目标客群,又能优化负债成本结构。应对揽储压力:近期股市表现较好,存款存在向权益市场流失的趋势,而无线下网点的民营银行揽储难度更大。高利率大额存单成为其缓解负债规模压力、避免存款流失的重要工具。 二、市场特征与产品现状当前民营银行“2”字头大额存单呈现出“高吸引力+强限制”的特点,且不同银行间存在差异。利率与期限分布:产品以2-3年期为主,利率集中在2.0%-2.35%。例如,苏商银行2年期、3年期产品利率分别为2.1%、2.3%;华瑞银行2年期产品利率达2.35%,部分转让专区产品利率甚至突破3%。购买限制较多:多数产品设置地域限制(如华瑞银行仅限上海地区购买)、额度管控(部分产品上架即售罄),部分银行还针对新客户推出专属优惠,隐含“饥饿营销”逻辑以控制负债成本压力。转让市场火爆:大额存单转让专区成为抢购焦点,剩余期限1年左右的产品仍能维持2.3%以上利率,部分稀缺产品成交利率超3%,部分银行甚至推出“预约匹配转让存单”功能,进一步放大了市场热度。 三、未来趋势与风险提示业内普遍认为,民营银行的高利率优势难以长期维持,且投资者需关注潜在风险。利率或逐步下行:从长期看,央行持续引导利率下行,商业银行整体净息差压力较大(2025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净息差仅1.42%),民营银行若长期维持高利率,将进一步压缩自身利润空间。目前已有银行开始下调利率,如众邦银行7月曾将3年期、5年期产品利率下调15个基点。竞争焦点转向创新:为降低对高利率的依赖,民营银行未来可能从“存款经营”转向“客户经营”,例如深耕本地场景、嵌入生活或生产服务以提升客户黏性,或通过产品设计(如灵活转让、组合服务)增强竞争力。投资者需理性配置:高利率产品存在购买难度大(拼手速、限地域)、期限较长的问题,提前支取可能损失利息。此外,需关注银行自身经营稳定性,优先选择合规性强、流动性管理能力较好的机构产品。 四、与传统银行的利率对比目前市场利率分化显著,国有大行与民营银行形成鲜明反差。例如,交通银行3年期大额存单利率仅1.65%,而民营银行同类产品利率高出0.65-0.7个百分点。这种差距既反映了民营银行的揽储困境,也体现了市场对不同类型银行信用风险的定价差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