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30日,中国证监会会同财政部联合发布《证券期货违法行为吹哨人奖励工作规定(征求意见稿)》,此次修订对证券期货违法举报奖励制度进行了系统性升级,最高奖励100万元的核心政策细节及制度亮点如下: 一、奖励标准的核心调整相较于2014年版及后续修订的规定,本次征求意见稿在奖励力度上实现大幅突破,具体分为三个层级:1. 基础奖励比例提升:奖励金额占案件罚没款金额的比例从1%提高至3%,直接提升了举报人的基础收益空间。2. 重大线索奖励上限翻倍:提供重大违法行为线索的,奖金上限从10万元提升至50万元;若案件线索满足以下任一条件,每案奖金上限从原30万元、60万元的差异化标准统一提升至100万元: - 案件在全国范围内有重大影响; - 涉案数额特别巨大; - 吹哨人为内部知情人员(如上市公司高管、券商风控人员等)。3. 可奖励案件门槛提高:将可获得奖励的案件罚没款金额门槛从10万元提升至100万元,聚焦打击影响更恶劣的违法行为。 二、奖励范围的重要扩容此次修订进一步拓宽了可获得奖励的主体和案件类型,打破了此前的限制:1. 主体范围扩大:首次明确两类特殊主体可获奖励: - 按要求补充材料的匿名吹哨人(解决此前“匿名举报领奖难”问题); - 在违法行为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的内部人员(分化违法利益共同体,鼓励主动纠错)。2. 案件范围扩容:将“严重破坏市场秩序、危害金融安全、侵害投资者合法权益”的重大案件纳入奖励范围,例如欺诈发行、特大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案件。 三、流程与保护机制优化为降低举报门槛、保障吹哨人权益,新规设计了更完善的配套机制:1. 奖励流程简化:证监会将批量启动奖励程序,公布拟奖励案件名单后,委托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有限责任公司办理登记,吹哨人需在3个月内完成确认登记;奖励资金纳入证监会部门预算,且在案件罚没款入库、足以覆盖奖励金额后即启动发放,避免资金拖欠。2. 身份严格保密:对吹哨人身份实行匿名管理,因核实信息或发放奖励需使用身份信息时,必须履行严格登记手续;内部知情人员的个人信息收集、处理也将受到严格规范。3. 打击报复追责:明确禁止上市公司、券商等机构以解除劳动合同、泄露隐私、诽谤等方式打击报复吹哨人;若合规风控人员参与报复行为,将依法从重处理。 四、制度修订的背景与意义1. 修订动因:2014年出台的《证券期货违法违规行为举报工作暂行规定》已难以适应资本市场监管需求。随着有奖举报条款写入《证券法》《期货和衍生品法》,市场对加大举报激励、打击违法行为的呼声日益强烈,此次修订正是响应这一需求。2. 监管价值:通过提高经济激励、拓宽举报主体、强化权益保护,有望充分调动社会监督力量,尤其是内部人员的举报积极性。例如,内部知情人掌握的财务造假、利益输送等核心证据,往往能大幅提升案件查处效率,新规的落地将助力构建“监管+市场共治”的常态化监管体系。 五、注意事项1. 不予奖励情形:明确三类情况无奖励,包括吹哨人撤销举报、妨碍案件查处、提供虚假线索等。2. 意见反馈渠道:目前该文件为征求意见稿,社会公众可在规定期限内通过证监会官网、信函等方式提出修改建议,最终正式版本可能根据反馈进行调整。此次修订是资本市场惩防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100万元最高奖励的设置的政策,既体现了监管层打击证券期货违法行为的决心,也为市场参与方提供了更明确的举报指引和权益保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