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轮冷空气“排队”影响中国,专家详解未来天气趋势
北方人提早套上羽绒服,南方人翻出尘封秋装,10月中旬以来,今年下半年来最强冷空气席卷全国,让大江南北提前感受了常年11月甚至12月的寒凉。
据中央气象台报道,10月15日以来,今年下半年来最强冷空气自北向南横扫全国,这股冷空气呈现缓慢渗透南下、影响时间长、降温幅度大的特点。
在冷空气影响下,10月20日早晨,气温0℃线已抵达华北中部一带,北京南郊观象台最低气温达到零下0.5℃,内蒙古、山西、山东、河北、陕西、江苏等地共111个国家站最高气温打破或追平10月中旬最低纪录。
01 多轮冷空气接连来袭
昨天,本轮冷空气影响已进入尾声,南北方气温逐步回升,但升温幅度较小。
然而,短暂的升温后,新冷空气又将“续”上了。
根据中央气象台预报,10月25日至26日,冷空气将再度来袭,西北地区、华北、东北地区、黄淮等地气温将下降4℃至6℃,局地降温又将达到8℃以上。
这还不算完,10月28日至29日,更强的一股冷空气将会影响到新疆北部、甘肃西部、内蒙古西部等地。
随后,10月30日至31日,这股冷空气将进一步东移南下,影响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芳华表示,本次冷空气叠加在前期降温的基础上,冷感会较为明显。
受接连冷空气的叠加影响,未来十天中东部大部地区的气温将会较常年同期偏低。
02 气温偏低程度与范围
未来10天,全国大部地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1℃—3℃,其中内蒙古中部、华北北部、黄淮东部、江汉、江南西部等地部分地区偏低4℃—5℃。
北方气温将在波动中维持偏低水平。
降温过后,北方会冷上加冷,多地气温还将再创下半年来新低。
27日,长春、沈阳可能将度过下半年来最冷的一个白天,太原、西宁最低气温将降至冰点或以下。
不过由于后面两股冷空气南下的力度有限,南方气温将会回升到常年同期正常值附近,下周二(10月28日)华南最高气温会回升到25℃以上。
03 全国降水格局
随着冷空气影响进入尾声,中东部大部地区被干冷空气控制,降水明显减弱。
但在台风“风神”和冷空气的共同影响下,海南、台湾部分地区仍有明显风雨。
中央气象台预计,海南岛、台湾岛北部、广东雷州半岛等地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其中,海南岛东南部、台湾岛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
明后天,青藏高原等地将有降雪,西藏东部、青海东部和南部、川西高原中北部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局地大到暴雪。
同时,四川盆地、陕西等地雨水也将增多。
受新一股冷空气影响,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中北部也会出现较明显降雪天气,主要降水时段为25日至26日,以小到中雨雪为主,局地会有大到暴雪。
04 今年会是冷冬吗?
秋季偏冷,仿佛提前进入了冬季,让很多人担心今年冬天会是冷冬吗?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气候预测室副主任章大全解释说,冷暖冬不是一个“预测概念”,而是对冬季气温状况的一个事后“认定概念”。
评估冷暖冬,需要根据冬季(12月至次年2月)三个月的平均气温来判定。也就是说,要等到明年才能知道答案。
根据现阶段国内外数值模式结果来判断,今年冬季我国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暖为主,但是气温阶段性特征明显,冷暖起伏大。
05 拉尼娜的影响
国家气候中心预测,近期赤道中东部太平洋大部海表温度较常年同期偏低,处于中性偏冷状态。
预计赤道中东太平洋冷水将持续发展,秋季后期将进入拉尼娜状态。
拉尼娜是什么?它是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表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
一般而言,发生拉尼娜事件的冬季,我国气温偏低的概率相对更高。
然而,受全球变暖等因素影响,本世纪以来,在拉尼娜背景下,我国冬季气温偏暖的情况也频繁发生,甚至出现暖冬,如2020/2021年冬季。
我国冬季气候不仅与热带海温异常有关,还受到北极海冰、积雪和中高纬度大气环流系统等的影响,是多因子协同作用的结果。
06 防寒保暖提示
随着冷空气活动更加频繁,公众需关注气温变化,及时添加衣物,以免着凉。
中国天气网提醒,海南、台湾等地需注意防范强降雨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
青藏高原等地雨雪增强,驾车需注意交通安全,出行防滑。
使用供暖设备时,注意定时开窗通风,避免缺氧或一氧化碳中毒等情况发生。
气象专家提醒,未来十天中东部多地气温仍将维持偏低水平。公众需关注天气变化,及时添衣保暖,谨防因气温剧烈变化引发的呼吸系统和心脑血管等疾病。
季节转换期间,天气变化节奏快,气温起伏较大,请随时关注最新天气预报,合理安排出行。
|
|